2013年9月7日 星期六

【想講】- 誰當設計師的一秒



        設計師,這個名詞對於廣泛的人眼中,莫名其妙產生憧憬,或者以為設計各類型的產品總是給人高尚品味的感覺,甚至以為自由無限的行列。因此才會在芸芸課程中,入學人數好像香港摩天大樓似的,高聳入雲的指數真不會讓人質疑。其實相信大多人走進設計這個行列,初衷都充滿夢想的熱誠,天真相信讀完設計後會成為萬人欣賞的設計師,可以極力地創作自我感覺良好的作品。可是,當你真真正正走進設計的工作,就會明白這些觀念與現實的落差,讓多少萬個設計系學生投入社會不久,就會轉行當其他的工種。

       設計師的工作,主要是透過各種理論與手法進行多方面的創作,將問題加以修飾及完善地解決,以靳新的概念及物件本身的象徵性,重新包裝並具體化創造新的事物,目的是將該事物自身的問題解決外,還增添吸引力,吸引更多不同的市場欣賞和建立鮮明的形象。

       就這樣聽,是不是還是覺得這樣太容易的事?還不是動動腦袋聯想,將概念東思西想,在電腦軟件上加加減減就能成事?對於大多數設計系學生來說,著名的設計師表面風光都讓他們憧憬,崇拜著這些設計師成功的畫面,甚至以為自己的創意比其他人更優勝的驕倣,總是自視甚高,以為會有一番大作為,就這樣連基本功不好好扎實,愈來愈少人真的知道什麼是設計。直到出來社會工作後,他們就會抱怨社會給予的創作空間太狹窄,認為是他們的不懂,自憫懷才不遇,是老闆的錯,是社會的錯。但又多少個人認清標準在於哪?

       在著名的設計師身上,我學會的不是創作的概念取向或者前瞻性的領悟,而是創作態度。

       以前的我都曾經以為自己的腦袋與其他人很不同,天馬行空胡亂白日夢一番,常常都期望自己是別樹一幟,別人追索不到我的想法,我也不會表達給別人知道,實實在在沉醉在自己的空間。因此最初衷也沒有想當起設計師的夢想,只是別人跟我說這樣很適合念設計,而且重點在於我的成續也不好,總是聽到上一輩說,不好好念書就只有當設計的份,我真好奇為什麼現時社會的人都會以為設計好混?明明就是咬著頭皮念設計系!不過,就是因為我左腦的不足,才知道我右腦的創作技能,將我帶進另一個不同領域。

      我喜歡遊走不同類型的展覽,因為在當中可以感受不同文化和精神推動創作,更認識設計上的引力,涵蓋社會各層面的問題,以多角度表達當中的理念。但其實我更習慣在欣賞展覽後才看簡介,因為我相信用第一身感受作品本身的吸引力,最能具體處於客人角度去揣摩概念更有說服力。坦白講設計的概念,無論你自以為多創新和前衛,可以說得多天花龍鳳,但是你只有一秒的機會率令人停下腳步,去細味你的作品,而那一秒需要誰作主宰?這個就是你力爭與客人說服的問題,因為你的專業令你變得不專業。

         誰會懂一個設計背後需要做過千萬次資料搜尋,知己知彼,才真正看透世界所運作的情況,只是單單困在自己的空間是無法獲得取勝之處。因此,每個停頓位都是經過不同的人,所謂的停頓位不同方位的珈鎖,走出去一步也不難,但能夠走出去,就看你為誰辦事?設計師於商業創作上,主宰權絕對在客戶身上,因為是有市場方向,需要進行多方面的市場調查,能了解當中優點與缺點,用設計知識協助改善問題,突出優點修飾缺點,就是無法讓你一句「我喜歡」就草草了事,也萬萬不能讓自己成為技工,為了滿足客人的要求為改而改,就失去設計本身的價值了!相信許多在職的設計師都會概嘆,溝通的問題,同樣是令許多人轉行的重大原因。

        設計師的創作態度,不要盲目追逐,需擇善固執。每個人都有自身所認同的價值觀,執著自己的底線的同時,也該接受不同的意見,尤其是局外人最直接簡單的感受。因為瞬間一秒是設計能否產生共嗚的穿透力,而創作者更吸收後消化才能進步。因為態度取決人生的高度,內心愈大的容量,就愈能看見事物的深度,拉廣設計的闊度,才能有影響人心的高度。

        在學生時期不管學習多少相關知識及技能,重要在於你取用於什麼態度學習與運用。當設計這條路是不容易行的,好像身懷多刀需要張張利,同時又要顧受客人的要求,又不失自己的底線,同時又善言溝通說服客人,每晚都咖啡相伴直到雞鳴才睡,腦袋常常像淤塞了的馬桶,臉又不能臭著氣憤,世界不斷在轉時間不斷在流,科技的進步日新月異,跟上潮流又不失舊有文化的影響,像中英數中西史地理家政等樣樣技能都會,真的沒想像中吃香。但當你拿著自己的完成品,就會拿著傻笑,遇到別人欣賞也會興奮大半天,便會明白設計是吃滿足感的。

       為什麼會喜歡設計?因為我讀歷史時喜歡聽故事能鑑古知今,喜歡上美術史欣賞畫筆揮動每一步的原因,更重要的是我非常容易受感動的人,是我情感過盛的缺點,也希望自己能夠感動到人。設計是將概念投入作品裡,因此帶領出共嗚比具備前瞻性更能觸動我心。

Arying Kathysiu @ 20130908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